- 信息来源: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发布日期:2025-07-14 10:01
- 浏览次数:
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小杨社区党委书记 王政
今年是我在小杨社区工作的第8个年头,也是我担任社区党委书记的第3年。8年来,我一步一个脚印,从主任助理,到社区副书记、监委会主任,再到社区党委书记,一直深耕在基层,是村庄建设和发展的见证者,更是直接参与者。
我在大学所学专业是艺术设计环境陈设方向,2016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本地媒体行业工作一年。一年里我一直犹豫不决,是出去闯一闯进一步发挥我的专业特长,去看看室友们口中的世界,还是在姜堰先待着。2017年8月,我在媒体宣传上看到我的家乡小杨村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建设,铺天盖地的宣传让我意识到,家乡的春天到了,我感觉机遇来了,开始研究特色田园相关政策,想为家乡做些什么。同年10月,正巧姜堰区首批见习村官开始招聘,鼓励本地学子返乡。这是回归家乡,建设家乡的好机会。2017年12月,我通过区“见习村官”考试,进入小杨村工作至今。
刚到村里上班的第一周,我无所适从,这个工作让我感到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是本村人,从小在村子里长大,上班这条路我走了二十多年;陌生的是虽然在村子里长大,却没有好好观察过、思考过、研究过这个生我养我的村子。我在思考,既然选择回村了,那我能给村子带来什么,能够改变什么?“三步走”的规划路径呈现在我脑海。
第一步:让艺术走进乡村,扮靓美丽乡村
在对接特色田园项目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项目设计与社区规划不相符等问题,深思熟虑后,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我主动参与到村庄场地设计、建设中来,让艺术走进乡村。
小杨先锋驿站项目是我经手的第一个设计项目,起因是我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村民需要乘坐公交外出办事,但本村庄集中居住点距离公交站台较远。就村委会来说,距离公交站点1.6公里,步行约20分钟。对于出门办事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一段很长的路程,所以很多村民选择骑电动车或自行车到站台后,再转公交,大大减少了路途上的时间。这看似便利的方式却造成站台周边车辆堵塞、无序停放,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交通安全。
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走访调研,充分考虑功能需求,除解决停车问题外,还要结合便民休息、文化宣传、文娱活动等功能,借此打造一个综合服务性驿站。说干就干,我自己画施工图纸和效果图,因地制宜设计打造小杨先锋驿站,并做了亮化,解决了村民出行的问题,方便了群众,现在驿站已经成了村庄内标识性打卡点。
因为小杨驿站的成功,我获得了更多参与建设的机会,比如游园节点、健身场所等。我设计的公厕项目,通过了旅游公厕验收,彩色水稻种植设计方案,也吸引了游客的打卡、观光。近年来又先后完成黄湖河一期、二期改造、三号桥广场重建及小溱线闸改造等项目,不断提高了村庄的基础设施,生态更加宜居,乡村更加美丽。
第二步:让文化赋能乡村,建好和谐乡村
村庄基础设施提升了,但群众的文化生活如何丰富?我把目光放到村庄文化活动举办上,通过文化赋能,让乡村更具活力。我主动拿出樱花节活动策划方案,积极与团区委、妇联等部门联系,借助小杨村自身条件优势,统筹资源,开展“小杨樱花节”系列活动,主动承担宣传海报制作、公众号推送、抖音短视频拍摄等各渠道宣传推广工作,组织汉服秀、爱心义卖等活动。小杨田园樱花节的成功举办,增加了小杨村的曝光度,也让我信心大增。
进一步放大党建引领作用,我尝试与更多功能型党组织合作,利用元宵、重阳、端午等节假日开展各类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改造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居家养老助餐点项目,解决村庄老年人就餐难问题,让老人享受到体育锻炼、棋牌游戏、日光照料、助餐服务、阅读刊物及心理疏导等服务,极大改善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目前,我们已与南京艺术学院、泰州淮剧团、泰州餐饮协会、姜堰人民医院等功能型党支部共建联建,成立党建共建服务联盟,会员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党建联建,组织联盟单位定期到小杨社区开展文艺、义诊、服务等下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每年年底,我们还开展乡村村晚活动,所有节目由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及共建单位共同编排,在村晚舞台上慰问村庄内现役、退役军人家属、军烈属等,表彰先进学子、年度最美小杨人等,社区治理效能进一步优化,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去年我们的村晚还上了央视。
第三步:让产业激活乡村,打造富裕乡村
依托于小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我把目光转移到带头发展乡村民宿行列。2020年,我花了大半年时间,自己设计图纸,将自家老房子改造成类似四合院的样式带头经营民宿。我觉得,民宿不是单纯的“房子”,其吸引人之处应该是让外来游客了解本土的村情乡情。一人做形不成规模,变换思路,我组织召开“小杨民宿开发”座谈交流会,利用党员、居民代表大会等机会,通过PPT讲解、现场参观、政策学习等形式,引导村民了解民宿经营理念,成立“民宿发展服务联盟”,规范村庄内民宿建设和运营,鼓励带动更多村民加入。通过带头引领,小杨村民宿逐步构建了“村集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第三方运营”的三级架构体系,提高了民宿发展活力。
2021年9月,央视“走进乡村看小康”栏目到小杨进行了近一周的拍摄,9月20日央视13套进行了近20分钟的现场直播,我代表村里介绍小杨乡村民宿发展情况和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做法。
为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我还打造了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探索赤松茸、羊肚菌等珍惜菌类的种植,借助教育部“课改”机遇,打造“菇菇部落”研学项目,避免研学同质化,打造菌菇类主题,让学生和游客可以参观珍惜菌类科普馆,近距离感受菌菇生产舱,体验菌棒制作过程及品尝状元全菇宴的美味。“菇菇部落”研学项目今年预计可突破8万人次。
如今的小杨,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每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带动村民年增收0.6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20万元,比泰州市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高45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2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0.7万元,大家的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目前我们在规划“2113”的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
小杨村的发展离不开上级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也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小杨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江苏省传统保护村落等荣誉。我个人也在组织的关心下荣获江苏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江苏省优秀团支部书记、江苏省乡村振兴先锋、江苏省好青年。这8年我与社区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在村工作这些年,我发现农户对一些新鲜事物的接触总是存在滞后性,需要时间来消化。但我认为先进的理念、解放的思想就像一颗“种子”,“种子”什么时候种下去非常重要,“种子”种下去开花结果才有可能,但不种下去肯定不会有结果。
基层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人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种子”。在这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欢迎更多小伙伴加入,期待更多小伙伴选择回归乡村、建设乡村,在乡村扎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