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 信息来源:市人社局
  • 发布日期:2022-09-05 08:00
  • 浏览次数: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安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时反复强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强大推动力的同时,诸多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2016年至2021年,全国人大相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基本完成。

为营造“网络安全宣传周”良好氛围,同时提高大家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市人社带您了解个人信息保护小知识。

个人敏感信息包括哪些方面?

个人敏感信息是指一旦遭到泄露、非法提供或滥用可能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极易导致个人名誉、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或歧视性待遇等的个人信息。

个人验证信息是有关一个人的任何数据,这些数据能帮助识别这个人,如姓名、指纹或其他生物特征资料、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或社会安全号码。

个人信息四件套一般是指银行卡、身份证、网盾、还有绑定的手机号码,是网络诈骗活动中对个人敏感信息的代称。

泄露途径:

非法买卖:一些无良公司、机构员工主动倒卖信息。

手机泄露:下载不明来源的App、随意连接公共Wi-Fi、使用来路不明的充电宝、随意点击网站链接。

攻击网站:利用网站漏洞实施入侵,窃取保存信息的数据库,俗称“拖库”。

防护要点:

(一)网站注册和使用

不要随意在网站注册并登记个人信息。如注册,要关注网站信息泄露事件方面的新闻,及时修改相关密码或注销账户。

(二)手机、电脑使用

要安装安全软件、定期升级更新操作系统;

要从官方软件市场下载和安装App,谨慎安装第三方App

要认真辨别公共Wi-Fi真实性,不要通过公共Wi-Fi办理转账汇款等敏感业务;

要防范通过伪基站短信等途径访问钓鱼网站;

不要在虚假贷款App或网站上提交姓名、身份证照片、个人资产证明、银行账户、地址等个人隐私信息;

不要使用弱口令。可以使用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组成的强口令。口令原则上3个月更新一次,最长不超过6个月;

要设置开机密码和锁屏密码。离开办公室时,可关闭计算机或切换至屏保状态。

(三)个人信息保管

要保管好身份证信息,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

不要随意丢弃与个人信息相关的物品,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

不要随意参加小调查、小接力、抽奖或免费赠送、街头问卷、电话问卷、非正规办卡等活动,不要随意透露填写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通过互联网途径传送数据。如实在需要,可对有关文件进行压缩,并通过不同渠道传送密码;

不要违规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数据。

(四)个人信息分享

不要在朋友圈、社交网站等发布个人敏感信息。

(五)投诉举报

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以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分享到